伤寒论-尊龙人生就是博

伤寒论话题讨论。解读伤寒论知识,想了解学习伤寒论,请参与伤寒论话题讨论。
伤寒论话题已于 2023-11-17 10:12:40 更新
- 伤寒论
- 伤寒论原文全文翻译译文
- 伤寒论原文是谁写的
- 《伤寒论》伤寒例原文及译文
- 伤寒论原文全文翻译译文
- 《伤寒论》简介
- 伤寒论简介
- 《伤寒论》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及译文
- 伤寒论的原文与翻译
- 伤寒论原文及译文
- 《伤寒论》平脉法原文及译文
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,脉浮、头项强痛而恶寒。太阳病,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、体痛、呕逆、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...
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张仲景 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...
阴阳大论云:春气温和,夏气暑热,秋气清凉,冬气冷冽,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。 冬时严寒,万类深藏,君子固密,则不伤于寒。触冒之者,乃名伤寒耳。 其伤于四时之气,皆能为病。 以伤寒为毒者,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。 中而即病者,...
伤寒论原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,脉浮、头项强痛而恶寒。太阳病,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、体痛、呕逆、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...
《伤寒论》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——“伤寒”为重点的名著,原书曾经西晋·王叔和整理编次;北宋·治平2年(1065年)校正医书局孙奇、林亿等校订后,成为当时的通行本。现存较早的有明·赵开美影宋刻本的《伤寒论》(简称“宋本”)和金·...
现存较早的有明·赵开美影宋刻本《伤寒论》(简称“宋本”)和金·成无己注本《注解伤寒论》(简称“成本”)两种刊本[2]。全书22篇,除重复外,共397法,113方[2]。内容主要以六经(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...
伤寒,热少厥微,指头寒,默默不欲食,烦躁数日,小便利,色白者,此热除也,欲得食,其病为愈。若厥而呕,胸胁烦满者,其后必便血。 病者手足厥冷,言我不结胸,小腹满,按之痛者,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。 伤寒发热四日,厥反三日,复热...
下面是我整理的伤寒论的原文与翻译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! 原文 夫伤寒论,盖祖述大圣人之意,诸家莫其伦拟,故晋·皇甫谧序《甲乙针经》云:伊尹以元圣之才,撰用神农本草,以为汤液;汉·张仲景论广汤液,为十数卷,用之多验;近世太医...
原文 作者:张仲景 大法,春宜吐。凡用吐汤,中病即止,不必尽剂也。病胸上诸实,胸中郁郁而痛,不能食,欲使人按之,而反有涎唾,下利日十余行, 其脉反迟,寸口脉微滑,此可吐之,吐之,利则止。宿食,在...
老师答:四时各有平脉,五脏之气与之相应,所以有春弦、夏洪、秋浮、冬沉之脉。如果五脏之气相乘相克,则为病脉。其中,如果脏腑之气相乘,克其所胜的,例如夏令脉应洪,反见沉脉,是肾水乘心火;春季脉应弦,反见浮脉的,是肺金乘肝木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