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处方大全-尊龙人生就是博

伤寒论处方大全话题讨论。解读伤寒论处方大全知识,想了解学习伤寒论处方大全,请参与伤寒论处方大全话题讨论。
伤寒论处方大全话题已于 2023-11-17 10:10:51 更新
- 伤寒论处方大全
- 伤寒论中的常用方剂有哪些?
- 伤寒论四逆辈包括哪些方剂
- 伤寒论里治疗厥证的药方
- “三味药”的方剂汇总
- 《伤寒论》笔记82| 急性肠炎—黄芩汤
- 《伤寒论》笔记36| 病后调理方-栀子豉汤及变方
- 《伤寒论》笔记73| 胃热兼表虚—附子泻心汤
- 《伤寒杂病论》的方剂
- 散寒的中药处方!
桂枝汤(调和营卫)组成:桂枝(去皮)三两,芍药三两,生姜三两,大枣(擘)十二枚,甘草二两 方解:风寒伤人肌表,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,今汗自出而发热,恶风不解,且有鼻鸣、干呕,是腠理不固,卫气外泄,营阴不得内守,...
《伤寒论》中使用四逆汤类包括干姜附子汤、四逆汤、茯苓四逆汤方、四逆加人参汤、白通汤、白通加猪胆汁汤、通脉四逆汤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。四逆辈是张仲景提出来治疗太阴本证的,根据阳气虚衰,阴寒内盛的程度不同...
1、大汗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四逆汤方 甘草(炙)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(生用,去皮,破八片)一枚 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2、少阴病,下利...
桃花汤 《伤寒论》 组成:赤石脂、干姜、粳米 功效:温中涩肠止痢; 主治:虚寒血痢证 茵陈蒿汤 《伤寒论》 组成:大黄、栀子、茵陈; 功效:清热,利湿,退黄; 主治:湿热黄疸 栀子柏皮汤 《伤寒论》 组成:栀子、黄柏、甘草; 功效:清热...
《伤寒》中会用到芍药:1、补阴不足,2、腹痛。胸满时必重用炽实,腹痛时必重用芍药。如果用错了,胸满时用芍药会更满,故治疗心脏病、气喘几乎不用白芍。肠胃炎必用三黄,若在胃里用大黄、黄连,若到肠里用黄芩,再...
八六、“伤寒”,五六日,大下之后,身热不去,心中结痛者,未欲解也,“栀子豉汤”主之。麻黄汤证发汗后,未痊愈,胃痛,也用栀子豉汤。八四、八五、八六都是因为病人平时肠胃功能弱,一发汗津液不足出现虚热。八八、...
“汗出” 代表表虚。身体正常流汗不会恶寒,身体虚弱流汗会恶寒。张仲景在有表虚出现时一律用炮附子,专用于固表阳。汗血同源,故失血很多时,跟汗出恶寒是同一处方,还是可以用炮附子。炮附子用于救逆上,阳不足用生附子...
据统计,《伤寒论》载方113个,《金匮要略》载方262个,除去重复,两书实收方剂269个。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,例如桂枝与芍药配伍,若用量相同(各三两),即为桂枝汤;若加桂枝三两,则可治奔豚气上冲,若倍...
【鉴别】《伤寒论》中以“四逆”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、四逆汤、当归四逆汤。三方主治证中皆有“四逆”,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。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,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,故其逆冷仅在肢端,不过腕踝...